可穿戴智能设备,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子产品。根据央视财经报道,国内可穿戴设备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尤其是价格在一两千元的智能手表最受消费者欢迎。
据 IDC 最新发布的《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1 年第一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 2729 万台,同比增长 42.6%。2020 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近 1.1 亿台,同比增长 7.5%。这是继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后,又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
这个千亿级的市场,也是吸引无数互联网、科技巨头、手机企业等领域争相进入该市场的原因,然而这些智能穿戴设备真的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了吗?其实还远没有。
我们为什么会需要智能手表?
世界上第一块能被称作智能手表的产品诞生于 1982 年,日本著名制表公司 SEIKO 推出了 T001 电视手表,它能够用 10 种不同的灰色图像显示视频。据了解,T001 的研发成本超过了 1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643 万元),1984 年还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是官方认定的“世界上最小的电视机”。之后这款手表还出现在了《007》系列电影之中,备受瞩目。
2004 年,微软推出了一款名为 SPOT 的“智能手表”,这块手表无论是外形和功能都与现在的智能手表十分相似,比如可以更换表盘、查看短信、新闻、天气等信息,而且还具备无线充电功能。至于为什么没发展起来,主要原因还是出在价格上,当时的用户不但需要花费 299 美元购买这款手表,而且每年还需要额外支付 59 美元才能正常使用这块手表。
从这一款手表开始,各家科技巨头都在疯狂地推出自家的智能手表,不过结局都算不上太好。直到 2014 年 Apple Wacth 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智能手表的局面,它将智能手表成功推动成主流的产品,半年内就售出了 420 万部。到 2019 年,苹果智能手表 Apple Watch 的全年销量更是超过了所有瑞士手表品牌的出货总量(3100 万/2100 万),这让整个手表行业不由一震。
Apple Watch 的出现不但让智能手表这个名词成功破圈,也成为后来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学习标杆之一。
在智能手表逐渐成熟之后,一种新形态的可穿戴智能设备诞生了,它就是智能手环。智能手环可以看作是精简版的智能手表,屏幕更小、功能和配置减少,保留了一定的健康监测功能,在续航和价格方面有一定优势,根据 IDC 的市场调研,目前智能手环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智能穿戴总市场的 11.5%,仍有一定的发展和普及空间。
而对于手机厂商来说,研发并生产可穿戴智能设备已是一件达成共识的事情,可穿戴智能产品不但能够获得更多的营收和利润,更重要的是,能够完善自身智能产品生态圈,深度绑定用户产品,还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自身的科技实力。
就以苹果而言,在目前的智能产品中,苹果的智能生态系统最为完善,以 iPhone、iWatch、AirPods、iPad 为一体的苹果系统,给予用户最佳的使用体验。
虽然目前的安卓阵营,并不像 iOS 那样封闭,但大部分安卓厂商的可穿戴设备依旧需要与本身的产品终端相匹配,这也会进一步分化不同厂商之间的可穿戴设备生态。
虽然可以下载 App 绑定,但实际体验还是有差异化。并且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从手表上期待的是通过简单的交互就可以完成一些不想或者不方便拿手机时的操作,而非其他。
就以最近发布的 OPPO Watch 2 为例,虽然它拥有足够丰富的功能,也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但还是不足以助其破圈,更不会溅起太大属于 OPPO 生态的浪花。
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未来是眼镜?
说到“未来”,可穿戴设备的未来究竟将是怎样?
在智能手表刚诞生的日子,很多用户会认为未来的智能手表可以成功取代智能手机,但现在它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而所谓手表的“智能”还是更多体现在附加的应用上。
而形态不一样的智能眼镜却很好地担负起智能手表的“未来”,不说替代手机,最起码智能眼镜能做到的事情更多。虽然,智能眼镜现阶段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与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智能眼镜之所以无法像智能手表那样快速发展并普及,主要还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和网络条件,在保证轻便的同时很难在一个眼镜上“塞入”足够多的功能。而如今,5G 的低延时、大带宽、快连接等特性,完美的解决了智能眼镜发展的一大痛点。随着云计算和 AI 的发展,智能眼镜将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比如智能眼镜可以让用户站位新闻现场第一角度,与新闻记者、编辑、当事人一起“直播”整个新闻事件,拥有更加深入的沉浸感。又比如智能眼镜能够帮助一些工厂里的工程师完成更加精密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美国联邦劳工统计局 2012 年的数据,大约 4600 万美国人从事的行业,需要穿戴设备的协助。而到了 2022 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 5200 万人。
“智能眼镜”能否支撑起智能穿戴设备的下半场?答案无法肯定,不过智能穿戴设备的未来,智能眼镜一定不会缺席。
结语
对于市场而言,如今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已经陷入了一个瓶颈期,每一年的升级点也不痛不痒,很难吸引用户去更新换代,更别说吸引普通消费者购买使用。
因此对于这些制造智能穿戴设备的厂商来说,如何在功能或是形态上做出创新是一个难题,但一旦克服了这个难题,就很有可能成为整个市场的标杆,甚至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目前能够做到的只有等待和接受,智能穿戴设备想要挑战和掀翻系统生态完备的手机,需要至少十年的发展起步。当芯片、ICT 厂商、ODM、软件开发者、内容制作方等等合作伙伴协同参与后并建立新的产业规则后,才能彻底革掉手机的命。
本文由LinkNemo爬虫[Echo]采集自[https://www.ithome.com/0/578/8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