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9 月 3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消息,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与昆明理工大学联合研究团队针对嫦娥五号表取月壤粉末中的铁橄榄石颗粒开展了深入与细致的分析工作,在亚微米级尺度的二次撞击坑中发现了歧化反应成因单质金属铁的可靠证据。同时,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该二次撞击坑的形成速度低于 3.0km / s。
据报道,歧化反应成因纳米级单质金属铁的发现与证实,革新了数十年来学术界对月壤中单质金属铁形成机制的既有认知。同时由于低速撞击作用广泛存在于太阳系之中,因此对于研究月球特别是两极永久阴影区、小行星以及外太阳系固态天体表壤中单质金属铁的形成机制具有广泛的参考与借鉴意义。这一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 Nature Astronomy 在线发表。
IT之家了解到,去年 12 月 17 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圆满完成月球样品采样返回任务,带回了属于中国人的月球样品。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执行月球样品采集任务中,探测器通过表取和钻取两种方式,共获得了约 1731 克月球样品。今年 7 月 12 日,国家航天局举行了嫦娥五号任务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发放仪式,这标志着月球样品科学研究工作正式启动。首批发放的月球科研样品共 17.4764 克,被分为 31 份分别发放给 13 个科研机构。其中包括了光片样 6 个 157.6 毫克,岩屑样 13 个 868.8 毫克,粉末样品 16.45 克。
本文由LinkNemo爬虫[Echo]采集自[https://www.ithome.com/0/638/7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