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o

Echo 关注TA

大家好,我是Echo!

Echo

Echo

关注TA

大家好,我是Echo!

  • 加入社区2,199天
  • 写了311,242,886字

该文章投稿至Nemo社区   资讯  板块 复制链接


给 iPhone 配 4 个轮子!富士康喊话马斯克:你的特斯拉我也可以代工

发布于 2022/10/19 17:13 255浏览 0回复 2,743

“特斯拉,你的电动车我来造。”

在刚刚举办的鸿海科技日上,富士康抛出了这样的橄榄枝。

不仅如此,还顺带秀出了 3 款电动车,即纯电两厢车 Model B、电动皮卡 Model V,以及 Model C 量产版。

从左至右分别为 Model C、B、V

并且透露说,Model C 开放预定后,32 小时内订单量就突破了 1.5 万辆

但富士康志不在此,他们瞄准的其实是电动车代工,目标到 2025 年电动车市占率达到 5%、产业营收规模达到 1 万亿元新台币、出货量为每年 50-75 万台。

看起来野心不小。

富士康 3 款电动车亮相

鸿海科技日上,一共展出 3 台电动车。

首先来看这台纯电动两厢车 Model B

该车以 Model C 平台为基础打造,外形上看与大众 ID.3、比亚迪海豚有些相似。

Model B 车长 4300mm,轴距为 2800mm。

零百加速时间为 6.6s,续航为 450km,风阻系数为 0.26。

车内配有隐藏式出风口、气氛灯。官方还说这样的红色安全带,符合年轻人新潮前卫的风格。

智能化方面,车内配 15.6 英寸中控屏:

方向盘前还有数字仪表盘:

车内配有电子后视镜,官方称可以扩大驾驶员的视线范围,能看到更多死角区域。

紧接着他们表示,车上这套电子电气架构,整合了 10 个控制系统,优点在于可以大幅减少 ECU 的数量,线束相比之前也缩短了 40%。

在此基础上,车内可搭载超过 5 块大屏幕、支持至少 32 个喇叭。智能驾驶方面,则可以搭载超过 20 个传感器,未来还可以扩充至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

同时支持无钥匙进入和远程 OTA 更新。迎宾模式下,当靠近车门时,门把手还可以自动弹开。

另外,他们还特别强调车辆的安全属性。

结构安全上,据说是打造了电动车的专属车体结构,能够更好保护车内乘客的安全,起到保护电芯的作用,还对电池包外壳设计了多层防护。

在主动安全方面,官方称为了防止司机过于依赖辅助驾驶,他们配有驾驶员疲劳监测功能。

一旦发现司机分心、打瞌睡,系统就会自动发出预警;如果没办法叫醒司机,车辆则会自动减速并提醒后方车辆注意安全。

其次,我们来看富士康这台电动皮卡 Model V

两厢式 5 人座设计,拥有 1 吨的载重能力和 3 吨的拖曳能力。

续航 400 公里,半小时可以从 20% 充到 80%。

智能化方面,据说车身周围装有多个传感器,再搭配电子后视镜及中控屏,能够有效提升行车安全。

最后要说的是量产版 Model C,定位中型纯电 SUV。

该车基于 MIH 开放电动车平台打造,零百加速时间为 3.8 秒,风阻系数为 0.28,续航达到 700 公里

在去年的鸿海科技日上,官方就披露 Model C 车长为 4640mm,轴距为 2860mm。

他们预计,到明年下半年,Model C 就会陆续交付给中国台湾地区车主。

鸿海董事长刘扬伟表示,Model C 开放预定后 32 小时内订单量就突破了 15,000 辆

这三款电动车未来将会在中国台湾、泰国以及美国逐步投入生产。

当日他们还展示了自研的 EPS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固态电池、车用半导体等等。

富士康喊话:我想为特斯拉代工

这次鸿海科技日,表面上看是展示自家的电动车。

其实,内部藏着更深的野心和动机。可以参见鸿海董事长刘扬伟说的话:

鸿海过去是造个人电脑、造手机,未来要造电动车,未来 10 年将在电动车产业重新定义车用领域的委托设计制造服务(CDMS)。

我们过去在 PC 和手机市场里,市占率达到 40-45%。鸿海在电动车领域的目标是到 2025 年市占率达 5%、产业营收规模达到 1 万亿元新台币、出货量为每年 50-75 万台。

所以,鸿海富士康,绝不仅仅是只造上文提到的这几辆车。

刘扬伟表示,他们在 ICT 制造领域已经积累了 48 年的经验,能为电动车厂商提供很多东西,比如可以将电动车设计时间减半,并将开发成本降低三分之一。

由此看来,鸿海的长远目标是希望做平台提供者,做电动车的整车设计制造服务。说得通俗点,就是将过去的模式沿用到电动车上,专做电动车代工。

刘扬伟甚至喊话马斯克:

我希望以后我们可以为特斯拉造电动车。

实际上,鸿海也一直在向整车制造领域发力。

此前刘扬伟就透露过,鸿海车载充电器碳化硅预计 2023 年量产,车用 MCU 到 2024 年完成设计,激光雷达则预计 2024 年量产。

更早之前,2005 年,鸿海收购了中国台湾安泰电业的 100% 股权。

要知道,安泰是台湾地区四大汽车线束厂之一,专门为汽车主机厂研发、制造汽车线束和汽车电子产品,客户包括福特、大众、日产、上汽通用等等。

借此收购,鸿海成功打入汽车产业链上游。

不仅如此,2013 年,鸿海作为全球第二大车用面板厂商,不仅为宝马、保时捷、捷豹、福特等厂商供货,还成功拿到了特斯拉 Model S 的车内面板订单。

三电系统的核心 —— 电池,鸿海则是自研、投资两手抓。

鸿海旗下的锂科科技,专攻锂电池的开发与生产,在日本设有实验室和工厂,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多家电动车企均有合作。

此前还曾入股宁德时代,与北汽集团共同投资开发和生产新一代动力电池与系统。

今年 6 月,鸿海宣布在台湾高雄的新电池工厂破土动工,预计将在 2024 年一季度试产;今年 9 月,更是宣布与 Indika Energy 在印尼成立合资企业,主要开发车载磷酸铁锂电池及生产电动汽车。

包括业界前沿的固态电池,鸿海也表示将于 2024 年实现商用。自动驾驶和汽车芯片方面,也有消息称鸿海正在布局。

但很显然的是,鸿海抛出的这一橄榄枝,马斯克恐怕不会接受,至少从当前来看。

马斯克之前就明确表示过:

未来特斯拉预计会在全球建设 10~12 家超级工厂,每座工厂规划年产能预计在 150 万~200 万辆之间,10 年后特斯拉有信心实现超过 1 亿辆的交付量。

找富士康代工生产,不就是把之前苦心经营的一切全部拱手相让了吗?

而且结合目前现状,大多数新造车势力都拥有了自己的自建工厂,或是独立申请了造车资质。

自建工厂的好处是,可以由车企自主把握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和效率等方面,方便加强管理,在价格方面也能占据市场优势。

显而易见,在品牌的发展初期,采用代工模式的确可以迅速推出产品并占领市场。

然而,随着销量与产能需求爬坡上升,或许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建工厂这一步。

所以不禁想问一句,富士康这一套代工模式,放到当下,放到电动车,还行得通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能车参考 (ID:AI4Auto),作者:邓思邈


本文由LinkNemo爬虫[Echo]采集自[https://www.ithome.com/0/647/561.htm]

本文标签
 {{tag}}
点了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