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o

Echo 关注TA

大家好,我是Echo!

Echo

Echo

关注TA

大家好,我是Echo!

  •  普罗旺斯
  • 自由职业
  • 写了309,685,983字

该文章投稿至Nemo社区   资讯  板块 复制链接


电梯惊魂:当你在电梯里偶遇领导

发布于 2022/11/27 21:15 202浏览 0回复 3,392

你也许在短视频中看过这一幕:

一个人走进电梯后不转身,跟其他乘客面对面站着,这种行为被戏称为“合法但有病”。

走进电梯就转身,似乎是我们乘坐电梯时约定俗成的礼仪。

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所有人进电梯都不转身,那么进电梯后转身的人,反倒成了“有病”的那个。

实际上,在上世纪 50 年代,还真有学者开展过类似的实验。

中间的人:他们进电梯为啥不转身啊(图片来源:参考资料 [2])

来自波兰的心理学家 Solomon Asch,找来了一群参与者,让他们进电梯后别转身,背对着电梯门站,看其他人的反应是什么。

实验开始。只见一位无辜的路人走进了电梯,他转了身,面对着电梯门。

接着,安排好的参与者们,开始一个接一个地走进电梯,他们按完楼层后,一脸理所当然地背对着电梯门站定。

那位路人起初满脸疑惑,他本来以为只是刚进电梯的那个人有点奇怪,没想到接下来整个电梯里的人,全都背对着电梯门站,他自己反倒成了另类的人。

于是在尴尬的沉默中,他也慢慢地转过身去,终于也背对着门。

同化成功(图片来源:参考资料 [2])

这就是著名的“从众实验”。

Solomon Asch 重复了好几次实验,比如,他让所有参与者在坐电梯时都面向左边,路人也跟着面向左边。

甚至,他让其中两名参与者同时摘下帽子,路人也跟着摘下了帽子,参与者紧接着又把帽子戴上,路人也跟着戴上。

这看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电梯就是有这种魔力。

心理学者分析,在电梯这个不足 4 平方米的狭窄且封闭的公共空间里,人们的从众心理以及融入群体的愿望得到放大

在电梯里 360 度转身,路人也跟着转(图片来源:参考资料 [2])

电梯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社交场所。

世界上第一台电动的电梯发明于 1880 年,它随着高楼大厦一起出现,象征着工业化与现代化,也是都市生活的缩影。

来自北卡罗莱纳大学的建筑史教授 Dr Lee Gray,就深深着迷于电梯的魅力,他写了多本关于电梯历史的著作,被媒体称为“The Elevator Guy(电梯男)”。

他形容电梯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社交空间,同时也非常尴尬”

确实,每当我们与陌生人一起乘坐电梯,都会觉得紧张、尴尬、无可适从。特别是与不熟的同事,或工作上的领导一起乘坐,那更是灾难级别的社交窒息。

Dr Lee Gray 认为,我们之所以有“电梯焦虑”,是因为在电梯里缺乏控制感与安全感。

电梯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会移动的钢铁方块,我们看不见它的引擎,也不知道电梯是怎么运作的。而一旦走进去,除非它给我们开门,否则我们无法逃出去。

由于流行文化的影响,电梯在我们的印象中,总是与危险联系到一起。

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听说过关于电梯的怪谈、鬼故事。在恐怖电影里,总有一幕是主人公逃进电梯里,疯狂按关门,然后就在门快要合上的瞬间,一只手伸进来把门挡住了……

比如这种(图片来源:beyond the void)

因此坐电梯时,担心电梯出事故的想法始终悬在空中。

当你被“囚禁”在一台你无法控制的机器内时,自然会产生焦虑感与恐惧感,这也是幽闭恐惧症(Claustrophobia)的来源。

不过,要是把电梯算作交通工具的话,电梯的安全系数其实是非常高的

要是把世界上所有电梯加起来,运行里程恐怕比任何飞机或汽车都要多得多,相比起来事故率却非常低。

有时电梯社交比困电梯更恐怖(图片来源:know your meme)

除了电梯本身带来的恐惧之外,电梯最让我们困扰的,其实是社交问题。

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在电梯里的表现也不一样。

Rebekah Rousi 是一所芬兰大学的认知科学博士,她在读大学的时候做过一项电梯研究。她坐了无数趟电梯,总结出一些规律。

她发现,女性喜欢站电梯前面,男性和年纪大的人更喜欢站电梯后面。

而男性喜欢在坐电梯时观察他人,以及通过墙面反射照镜子;女性更不喜欢跟他人眼神接触,但在结伴时更爱聊天社交。

是你吗(图片来源:reddit)

但无论什么年龄或性别的人,都会面对着同样的“电梯尴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至少与他人保持一臂的社交距离,在电梯里却很难做到。

柏林自由大学的心理学家 Babette Renneberg 分析,在电梯里无法与他人保持恰当距离,是产生“电梯尴尬”的主要原因。

如果我们在电梯里做出一些不体面的事情,比如放屁,在密闭的空间里,社死会来得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甚至,如果有人行为举止诡异,同乘电梯的人会立刻感到危险与害怕。

因此,许多人坐电梯,都会安安静静地站定,与他人保持尽可能大的距离,同时避免眼神接触。这是不与他人交流,保护自己的一种姿态。

在电梯里遇到奇怪的人真的很可怕(图片来源:LAHWF)

人的羞耻心和尴尬感,总是在电梯里被放到最大。

《国家地理》杂志就根据这个原理,开展了一项实验。

在人流密集的写字楼,电梯运载能力不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而让低楼层的人多走楼梯,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电梯的过载问题。

所以,实验设计者找来工程师,更改了电梯的设置。

乘客如果按的是二层或者三层,电梯就会自动播放一段语音:“Hey lazy, take the stairs.”(你个懒鬼,走楼梯吧)

许多乘客听到这句话,先是惊讶了一下,然后就会感到羞耻,立刻走出电梯去爬楼梯了。当然也有乘客不吃这一套。

有一个高楼层的乘客直接幸灾乐祸,说他早就看不惯那些去二楼还要坐电梯的人了。

也有人对这项实验提出抗议,指出每个人都有权利乘坐电梯,也许有人腿脚不舒服,或者只是单纯地赶时间,而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叫他人懒鬼,是非常没礼貌的行为。

无论如何,实验效果却是杠杠的。

研究者统计发现,这个恶作剧把电梯的运载效率提升了 50%。

看起来,好像坐电梯只有缺点,没有优点,其实不是的。

电梯除了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免去爬楼梯的辛劳,同时也为许多人的成功之路提供了机会。

有个名词叫“Elevator Pitch”,也就是“电梯游说”,通常出现在一些成功学书籍里。

故事则一般是,一个寂寂无名但很有想法的员工,会找准一个极度忙碌的商界大佬坐电梯的 10~90 秒的短暂时间,向他游说一个商业上的点子或策划。

如果他的想法得到大佬赏识,就会一夜之间飞黄腾达,成为商界传奇。

(图片来源:reddit)

然而在现实中,更常见的情况是,你在电梯里偶遇领导,问候一句“领导早上好”,然后就陷入尴尬的沉默之中。

同时你在心里偷偷想,幸好今天上班没迟到。

参考资料:

  • [1]"Why Do We Behave So Oddly In Lifts?". 2022. BBC News.

  • [2]Conformity Experiment | happiness accelerator

  • [3]Therapy, Modern, and Modern Therapy. 2019. "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 Explained: Modern Therapy". Modern Therapy.

  • [4]"Who Stands Where In A Crowded Elevator And Why?". 2013. NPR.Org.

  • [5]"Why We Stand Where We Do In An Elevator". 2013. Popular Science.

  • [6]Elevator of Shame | Crowd Control. National Geographic.

  • [7]"Claustrophobia". 2021. Nhs.Uk.

  • [8]Chambers, Cedric. 2018. "Elevator Pitch: What It Is, Its Importance And How To Create One". JUMP Recruits.

  • [9]Why is being in a lift so painfully awkward? | The Independent | The Independent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 (ID:steamforkids),撰文:Greye,审校:韩晶晶


本文由LinkNemo爬虫[Echo]采集自[https://www.ithome.com/0/657/046.htm]

本文标签
 {{tag}}
点了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