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o

Echo 关注TA

大家好,我是Echo!

Echo

Echo

关注TA

大家好,我是Echo!

  • 加入社区2,199天
  • 写了311,209,389字

该文章投稿至Nemo社区   资讯  板块 复制链接


库克的壬寅虎年之困:“虎”落平阳后,能否再归山

发布于 2023/02/06 21:15 294浏览 0回复 5,612

对苹果来说,挑战还在后面

文 | 郭海惟  编辑 | VickyXiao

2 月 2 日,市场终于等来了苹果第一财季(即自然年的第四季度)的财务报告。

这无疑是一份难看的财报:营收、利润和销售额均未达到预期。其中,苹果整体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约 5%,这可是自 2019 年以来,苹果首次出现同比销售额下降。此外,财报里的各项关键指标,都在无情地往下掉:

・每股收益 1.88 美元,同比下降 10.9%;

・营收 1171.5 亿美元,同比下降 5.49%;

iPhone 收入:657.8 亿美元,同比下降 8.17%

・Mac 收入:77.4 亿美元,同比下降 28.66%

……

苹果四季度的数据表现并不算意外。2022 年,在迎来了巅峰 3 万亿美元市值之后,苹果就遭遇了一连串的“水逆”:新品 iPhone14 与 14plus 遭遇了产品定位的滑铁卢,下游厂商被迫连续砍单;地缘政治压力不断发酵,库克不得不频繁亮相国会山与各类引人瞎想的活动;MR 与汽车两大创新项目延期,多名高管密集离职;股价不如人意,连坐着库克本人也接受了大降薪。

当 2022 年人们继续讨论一直加速下滑的终端设备市场时,开始添上句新的证词:

“连苹果都不太行了。”

在过去二十年时间中,人们总是习惯将苹果作为整个 IT 市场的标杆。但苹果本身却又极具特殊性:它高端、封闭、生态庞大、完美主义又带一点傲慢;它游走于中美两个地表最有实力的国家之间,影响着数千亿的产业资金流向;它一直是美国政治正确的标杆,却又无可避免地被美国政治化。

壬寅虎年,苹果或许推出了一款“很平常”的 iPhone,但这一年却足以成为苹果“很不平常”的一年。我们从中找到了一些关键词,带你回顾苹果的壬寅虎年。

01、“3 万亿与 1 万亿”

苹果年度 K 线图 | 来源:雪球

这是自 2008 年以来,苹果在资本市场最惨烈的一年。

2022 年初,受惠于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以及 2021 年秋季发布会后乐观情绪的延续,苹果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突破了 3 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如果以 GDP 来计算,苹果的市值超越了英国、仅次于德国,相当于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但随着下半年负面消息频出,苹果股价进入了一波下降通道。其全年下跌幅度接近 30%,股价一度跌破了 2 万亿美元。于是,就出现了上图里这条价值万亿的壮观阴线。

相当于跌掉了一个 2018 年时候的苹果。

02、“iPhone14 们”

“库克发布了 iPhone14pro,接着重新发布了 iPhone13。”

如果说苹果市值大跌只能找一个真凶,iPhone14 功不可没。由于 iPhone14 与 14plus 大致沿用了 iPhone13 的造型与配置,导致 iPhone14pro 的欢迎度远超传统的主力机型 14 与 14plus。Sandalwood 电商市场监测数据显示,iPhone14 标准版的预定量同比 13 下降了高达 70%。但 14pro 定价较高、产能较低,进而又拖累了整体的出货量。

因此,这套新刀法的直接结果,便是苹果迎来了历年最差的新品表现。

根据 Counterpoint 数据,iPhone14 系列在发布后的市占率创下 11 以来的新低。如果等到 15 发布时,这个数字可能会较目前有进一步的下探。

图源:counterpoint

但 iPhone14 的策略拉高了价格带,这也助推了苹果 2022 年下半年手机板块营收勉强维持了正增长。但许多分析师以及最新的财报和市场数据都表明,这种增长趋势预计难以在 2023 年持续。

其实除了 iPhone14 外,苹果在其他产品也正在沿用类似的“新品策略”。

比如 ipad10 在用料上就遭遇了口碑滑铁卢,只支持第一代 Apple Pencil、相当于 USB2.0 接口速度、屏幕质量妥协,但价格依然保持了 35K + 的水平。用户如果想要更好的体验,则要加钱去购买 ipad air、甚至 ipad pro。

在入门级的产品日趋保守,将创新点用来争取更大的营收和毛利。这在过去是苹果代差营销的自然产物,而如今将被更多地用在新品发布的官方策略中。这既是创新难度增大的结果,也可以被用来抵御销量下滑的潜在风险。

毕竟智能手机和 PC 等设备已经连续下滑。尤其是智能手机,据 IDC 数据显示其全球出货量将维持在 12 亿左右,相比于前几年的 14.6 亿有明显下滑。

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03、“连显示屏都要上自研了”

面对行业整体的创新乏力,苹果自研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2022 年苹果保持了芯片自研的横向扩张。在手刃英特尔与高通后,苹果将目标转向了博通。据路透社报道,苹果已经立项自研 Wi-Fi 和蓝牙专属处理芯片,在后续版本中将蜂窝调制解调器与 Wi-Fi、蓝牙组合到一个组件中。

除了芯片自研外,苹果多年投入的 microLed 技术也将在近年试水。microLed 被认为是民用显示技术的下一个高地,显示效果会显著领先于目前领先的 OLED 屏幕,但也被行业认为量产难度极大。

据最新消息,苹果打算将 microLed 首先用在下一代手表上。

04、“郑州与班加罗尔 iPhone14 们”

今年,有些中国消费者在苹果店里看到了不太一样的 iPhone14 包装盒:

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Assembled in India

图源:网络

这款 iPhone14 pro max 正是来自于纬创的班加罗尔工厂。除了纬创,富士康也在印度金奈设立组装工厂,喊了很多年的印度版旗舰苹果终于还是来了。

在 2020 年以前,有超过 95% 的 iPhone、近 100% 的 AirPods、ipad 和 Mac 都在中国生产。而随着地缘政治的原因,苹果被迫向东南亚和印度转移供应商产线。但以 iPhone 为例,大陆以外的产能多是前代的产品。而在 2022 年,印度终于下线了苹果最先进的旗舰机型 —— 尽管这些设备的零件很多依然来自于中国大陆。

而据苹果方面的最新说法,在 2025 年时他们将争取生产超过 25% 的 iPhone 份额。此外,iPad、Apple Watch 和 AirPods 也将陆续推出,印度将和越南等地共同竞争 AirPods 等工厂的产能份额。而根据印度媒体的报道,其预计 2025 后印产 iPhone 可以占到 50% 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的产能转移计划一直充满了争议。

以英国《金融时报》近期的报道中,旗帜鲜明地质疑了苹果“断奶”中国的能力。一方面,目前没有一个产地有能力承接如此复杂电子工业体系;另一方面,苹果已经在中国投入了太多的资金和工程能力。如果苹果由于政治压力而强行切换生产地,将面临工程创新能力的更大挑战。因此有分析认为,如果媒体关注度下降,苹果或许还会悄悄加大对中国的投资。

尤其是在半导体较为敏感的情况下,苹果依然在国行版中加码了长江存储,被认为部分显示出了苹果“分散”而非“转移”的战略意图。

在班加罗尔投产 iPhone 的同事,郑州同时也打响了一场苹果产量的保卫战。

当时,正值 iPhone14 新品产量爬坡时期,许多部门都参与到工厂的保供行动中。而据河南当地媒体报道,仅富士康在 11 月开出的全勤奖励最高超过了 1.5 万元。郑州正力图以行动来表明官方对于全球最大 iPhone 工厂的力挺姿态 —— 中国既是最有大的 iPhone 市场,同时也是最有能力完成大规模、高精度生产的合作伙伴。

未来几年,郑州与班加罗尔将持续争夺 iPhone 的生产地位。而这场争夺不仅将影响两个城市的 GDP,更将影响整个苹果生态的工程创新能力。

05、“还有亚利桑那与熊本”

印度的横空出世,意味着苹果长期 ALL IN 亚太的供应链战略结束了,一个全球性的、分散的苹果供应链体系正在缓慢形成。

除了在亚利桑那的台积电工厂前笑靥如花,2022 年底库克专程密集拜访了日本的供应商,并在 iPhone 上发了一大堆宣传推特。位于熊本的诸多日本半导体和传感器工厂,一直是苹果底层体验的重要技术和工程支持,库克正在主动寻求来自核心伙伴的支持。

在过去,日本供应商经历了一轮苹果边缘化的过程。据环球时报,日本零部件在果链中的占比从早期 30-40% 缩减到近年的 11-12%。许多观察人士认为,日本在果链中的地位或许将进一步提升,库克将从中日本、台湾获得关键的半导体产业支持。

尤其是对于台积电位于亚利桑那的美国半导体的“全村希望”,库克也在近期表达了明确支持,未来苹果的芯片将从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直采。

 图源:网络

06、“高管彷徨、库克降薪”

公司有困难,资本有不满,最终传递到管理层身上。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苹果副总裁开始密集离职:

据统计,苹果在过去 8 个月时间里,仅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就有至少十位官宣离开:

首席隐私主管珍妮・霍瓦斯(Jane Horvath)、采购副总裁托尼・布莱文斯(Tony Blevins)、首席设计师伊万斯・汉基(Evans Hankey)、首席信息官玛丽・登比(Mary Demby)、负责在线零售副总裁安娜・玛西亚森(Anna Matthiasson)、服务业务副总裁彼得・斯特恩(Peter Stern)、软件工程副总裁大卫・斯莫里(David Morris)、互动媒体软件工程副总裁约翰・斯塔弗(John Stauffer)、硬件工程副总裁露西・劳伦斯(Laura Legros)……

苹果的副总裁团队人员规模庞大,但如此密集的人员变动依然罕见。

而这还不包括苹果在芯片团队内部的争议性异动。据多家媒体报道,由于公司在 A16 开发等问题上出现不合、再加上外部创业公司汹涌,苹果内部的芯片团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流失。

中高层人员流动频繁外,库克等核心高管也在年底宣布了降薪计划。

2022 年获得了 9942 万美元(约合 6.69 亿元人民币)的总薪酬,而在 2023 年其目标薪酬将“主动”降低到“仅”4900 万美元,大幅降低 40%,薪酬结构也将更加依赖股票市值表现。如果未来大环境持续低迷或苹果 MR 等产品中表现不佳,库克的收入可能还会下降。

07、“‘鸽王’的妥协”

苹果是过去十年里研发投入增长最快的主要科技公司。

在 2011 年库克接手时,苹果还是一家研发营收比 2.2%、研发投入 24 亿美元的卓越硬件企业;而到了 2022 年时,苹果的研发营收占比已经高达 6.7%、研发投入 262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1768 亿元)的科技巨头。

这大概率将是苹果的研发投入金额首次超过老对手华为(1)。

 图源:彭博社

研发投入的快速增加,被彭博社称为是苹果努力“seeking the next big thing”的重要表现。但超额的投入费用,并不能保证苹果在“超级项目”中一帆风顺。

以 Apple Car 为例,2014 年立项后苹果就进行了多次技术路线的调整,预估的发布时间从最早的 2019 年开始不断推迟、甚至传言取消。

直到 2022 年,苹果才算真正放弃了在首款车上落实全自动驾驶的路线,转而选择先推出一款辅助驾驶车辆,采用“相对传统”的汽车设计布局。据外媒报道,定价将在 10 万美元左右,于 2026 年前推出。但即便有所妥协,Apple Car 依然将成为苹果算力最强的终端设备,搭载数倍于顶级 Mac 的算力体系。

而在虎年中,苹果 MR 在年内多次传出推迟的传闻。

直到今年 1 月底,苹果内部才传出硬件部分开发大致结束、正在推进 App 建设的消息。据外媒报道,第一款终端售价预计在 3000 美元以上。这意味着 MR 设备将是一个体验性极强的初代产品,但离现象级的“下一个 iPhone”还有一定的距离。

无论是 MR 还是汽车,在业务结构上能够接棒 iPhone 的业务还不存在。

库克今年将满 63 岁了。他虽然将苹果带上了比乔布斯时期更强的组织高度、也推出了 AirPods、iWatch 等强势周边产品,但总体而言库克时期的产品策略依然是保守的。或许库克在任期,至少需要推出一项杀手级的应用终端,会让他在 3C 历史上取得更伟大的历史地位。而 2023 年将是苹果 MR 的关键之年。

留给库克的时间不多了。

这是一家站在十字路口的企业,它面对的是政治角力下的复杂供应链转移、持续低迷的科技消费市场、创新点逐步枯竭的终端设计天花板、举棋不定的下一代超级终端探索、不断变动的核心团队。

而上一次苹果面临如此复杂的挑战,大概还是在库克 2011 年接手一把手的时候。

那时的苹果还没有现在这么强大的研发壁垒与生态体系(没有 iWatch、HomePod,甚至还没有普及 Siri),来自安卓阵营的竞争和狂语一浪高过一浪。人们开始计算:没有灵魂的苹果将何时终结,来自安卓的领军人物何时能够收购苹果。

而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苹果都会面临无数个“2022”:

用无数个稍显平凡的产品,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绝不平常的挑战,这或许会是一种常态。

某次我问一位同行,“你觉得 2023 年,苹果有什么特别值得期待的东西吗?”

他想了一下说:

“当然是《Severance》(人生切割术)啦。”

 图源:《Severance》

注:(1)华为 2022 年财报尚未披露,但市场预估其研发投入不会较去年大幅增长。2021 年,华为的研发投入为 1427 亿人民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星人 (ID:guixingren123),作者:郭海惟


本文由LinkNemo爬虫[Echo]采集自[https://www.ithome.com/0/671/584.htm]

本文标签
 {{tag}}
点了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