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反其道而行之:
当别的孩子被老师禁止使用 ChatGPT 时,世界第一商学院的学生却必须用它写作业。
事情是这样的:沃顿商学院出现了一位“叛逆”的教授:伊桑・莫利克(Ethan Mollick)。
正值开学季,这位管理学教授写了篇长文阐述其新学期要求,在标题就明确指出:
上我的课就得用 AI。
他还“剧透”道,自己其实已经在课堂用上了 AI 工具,效果很棒。
网友对此展开热烈讨论。多数人都觉得,面对当前情形,这不失为一个好点子,有人提到:
连华盛顿邮报和美联社都在用 AI 写文章了,使用技术并不算作弊。只要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别太简单,就不用担心他们拿 AI 蒙混过关。
如何用 ChatGPT 写好作业
那么,要怎么用 ChatGPT 写作业,只复制粘贴题干就行嘛?
—— 当然不会这么轻松,这里面还有不少学问值得盘一盘。
此前,莫利克让学生用 ChatGPT 写一篇关于“选举团队领导”的论文,要求全文共 5 段,每人必须至少给 AI 提示 5 次,最后总结使用感受。
刚开始,每个人都把老师给的题干直接丢给 AI,结果 AI 的生成作品也很拉胯,拿去交作业最多只能得个 C-。
于是同学们只好继续调教 AI,大家主要整出了 3 种方式:
第一种,就是最容易想到的:添加更多提示词,不断细化要求。
就拿这次作业来说,从初版到最终版的提示如下:
生成一篇关于选举团队领导的 5 段式文章;
生成一篇关于团队如何选择领导的 5 段式文章;
生成一篇关于团队如何选择领导以及团队过程如何运作的 5 段式文章;
生成一篇关于领导如何被团队选中、团队过程和领导能力的 5 段式论文;
生成一篇关于领导如何被团队选择、团队流程和领导能力的 5 段式文章,250 字。
第二种,是在提示中补充更多的专业知识,比如这样:
生成一篇关于选择领导的 5 段式文章;
生成一篇关于选择领导者的 5 段式论文,内容包括胡言乱语假说、领导者地位效应和资历;
生成一篇关于选择领导者的 5 段式文章,涵盖咿呀学语假说、领导者地位效应和资历。解释胡言乱语效应是指谁说话最多,谁就能成为领导者;
・・・・・・・(后面太长就不放了)
最后一种,相当于人担任审稿员,根据 AI 生成内容,指出错误点,循序渐进地指导其修改优化,比如:
生成一篇关于选择领导人的 5 段式文章;
这很好,但第三段不对。胡言乱语效应是指谁说得最多,谁就能成为领导者。纠正这一点,并增加更多关于如何使用它的细节。在第 2 段中增加一个例子;
第 2 段的例子不对,总统选举是每 4 年举行一次。注意让最后一段的语言更有趣,并且不要用“总而言之”这个短语;
根据 4 段内容,找出 3 个相关例子,要求它们富有故事性、叙述语言要生动。别使用只有男性特征的例子;
把这一段加回到故事中去,把第二段换成关于个人领导风格的一段。修正最后一段,使其在一个充满希望的论调上结尾。
显然,从第一种到第三种,操作者动脑程度依次递增。
那效果嘛,可以说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第一种方法的最终输出结果也平平无奇,内容笼统虚无;第二种的效果明显好很多,然而这不方便微调文章内容,用此方法的同学称,感觉自己对 AI 的输出并无太多控制。
最后一种“共同编辑法”效果最好,但这不仅要求人有一定专业知识,还得仔细检查 AI 的输出内容,从而提出好的建议。
“学会使用 AI 是一种新技能”
虽说 ChatGPT 问世不久便技惊四座,但后来大伙儿逐渐发现,此 AI 有时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不过在莫利克看来,ChatGPT 并非不能写好文章,而是需要加上合适的调教。
他认为,既然现在 AI 工具已势不可挡,即使老师不许学生用 ChatGPT 写作业,学生也可能偷偷用。
那不如… 就让你们用个够
,然后自然就能明白其中的利弊:
学会使用 AI 是一种新技能…… 但像 ChatGPT 这种 AI 工具有局限性,这是大家必须了解的。
所谓局限,比如:
ChatGPT 的内容生成质量和人给的提示息息相关,你的输入越敷衍,AI 也会跟着敷衍。
另外,有时它的回答乍一看说得头头是道,但其实夹杂着错误、有偏见的内容,必须人为订正。
总之,用莫利克教授的话来说,学生想要通过 ChatGPT 写好一篇文章,甚至比他们纯靠自己写更有挑战性 —— 因为学生可能还得像老师一样检查 AI 写的作业,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
而除了莫利克,还有 AI 领域的专家也指出:
其实诸如 ChatGPT 等 AI,并不是用来跟你讲全新东西的。
它们真正的好用之处在于,协助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人,帮他们提升学习或工作效率。
参考链接:
[1]https://oneusefulthing.substack.com/p/my-class-required-ai-heres-what-ive
[2]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34868437
[3]https://www.wsj.com/articles/from-ceos-to-coders-employees-experiment-with-new-ai-programs-32e1768a?mod=djemalertNEWS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 (ID:QbitAI),作者:Alex
本文由LinkNemo爬虫[Echo]采集自[https://www.ithome.com/0/675/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