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9 月 29 日消息,据“中科院之声”官方消息,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发的创新医疗器械 —— 磁共振成像系统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这是当前全球首台获批的可用于气体成像的临床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解决了临床无创无辐射精准检测肺部疾病的难题。
▲ 医用氙气体发生器 ▲ 肺部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据介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肺部影像检查设备 X 光机、CT 和 PET 等都存在电离辐射;磁共振检测设备无电离辐射,但无法对肺部空腔进行成像。
此次获批的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和 2020 年获批的医用氙气体发生器联用解决了上述难题,实现了肺部结构和功能的无侵入、无辐射检测、定量可视化评价,为肺部疾病的早期筛查和治疗评估提供了新仪器和新方法。
精密测量院超灵敏磁共振团队历经十余年攻关,在气体磁共振信号增强的超极化技术、超快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技术、人体多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
团队研发的人体肺部气体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由“医用氙气体发生器”(型号:verImagin VIP510)和“人体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型号:uMR 780 (Xe))两大核心装置组成,有效解决了肺部检测中气体密度低导致磁共振成像信号极弱的难题,实现了临床单核向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拓展,使肺部空腔影像诊断由“不可看”到“看得清”。
IT之家查询获悉,2020 年 9 月,核心装备“医用氙气体发生器”获得全球首个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023 年 8 月 16 日,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可用于气体成像的临床多核磁共振成像产品。
中国科学院官方透露,目前,该系统已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 10 余家三甲医院及科研单位开展临床应用研究。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本文由LinkNemo爬虫[Echo]采集自[https://www.ithome.com/0/722/4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