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消息,2019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今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王贻芳、陆锦标获得2019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鲍哲南,丁洪,毛淑德作为科学委员会,邓峰,吴亚军,吴鹰,徐小平作为捐赠人为获奖者颁奖。
在颁奖典礼上,鲍哲南女士宣读获奖理由:实验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研究,特别是解释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性提供了可能。
王贻芳,实验高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因领导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并且长期以来推动中国的高能实验物理发展,获得2019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现年56岁的王贻芳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随后师从诺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在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所专攻高能物理。博士毕业后,他又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进行研究。
陆锦标出身贫寒,依靠学贷和兼职读完本科,1976获香港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回顾自己的求学历程,他感激母亲的无限支持,“她受教育不多,但仍以微薄薪金支持我购买课外书和材料。”
本科毕业后,陆锦标成为了一名中学物理老师。“但我不爱刻板工作,我喜欢挑战。”得知赴美深造可以获得资助后,他毅然赴美读研。1983年,陆锦标获得罗格斯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又在华盛顿大学做了3年研究,于1989年就职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2019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得者王贻芳、陆锦标发表了获奖感言,王贻芳表示两天以前就准备好了演讲稿,非常高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这是极高的荣誉。
王贻芳感谢了他的同事和在大亚湾项目中给予各种帮助的人,感谢他们对原则的灵活掌握和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否则这个实验项目不会如此顺利成功,他还感谢丁肇中师长,感谢家人和亲朋好友的陪伴支持,感谢大奖的评奖委员会,对他的工作的认同。
王贻芳表示:“我从事的中微子粒子研究是“无用”的科学,去寻找最基本的元素和规律,这是科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我们需要纯粹的好奇心,在纯粹的科学方面我们应该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微子研究、大型环形对撞机都是出于这种目的,我们需要有这种重大科学社会意义的大科学装置。最后王贻芳表示将捐出此次大奖的奖金,全部用于建立CEPC,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基金,希望更多人能捐赠这个基金。
陆锦标表示:“感谢未来科学大家对大亚湾实验项目的肯定,这是我的荣誉,大亚湾项目的成功,要归功于很多人,这个奖是他们的,我也很高兴能与王贻芳共同做这个实验,这个实验的突破是我人生旅程的高峰。”陆锦标还感谢了已去世的母亲,感谢她的教育,把奖献给他伟大的母亲。
在媒体见面会上,王贻芳表示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实验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可以为解释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性提供了新的可能。陆锦标表示,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的发现将中微子实验带向新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帮助研究宇宙为何现在只有物质却不见反物质的问题。
对于年轻科研工作者的选拔,王贻芳表示最重要的还是对于科学的喜爱,只有真心对科学的热爱,在遇到遇难时才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继续走下去,希望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是真正从心底里热爱科学,同时也希望在工作中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中自己成长。
陆锦标则表示希望年轻人能打好科学基础,除了对科学的热爱,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枯燥的过程,需要为青年科研工作者创造有动力走下去的良好环境。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2016年,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大中华区取得杰出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家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
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三个奖项。生命科学奖涵盖所有与大生命学科相关的基础科学领域,包含医学、偏生物的基础化学;物质科学奖涵盖所有与物质科学相关的基础科学,如物理、化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涵盖数学与计算机学科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每个奖项获奖人数不超过5位,每一奖项由四位捐赠人共同捐赠,每人出资25万美金,单项奖金100万美金。
2016年,清华大学薛其坤教授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为了表彰他“在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单层铁硒超导等新奇量子效应方面做出的开拓性工作”。
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获得物质科学奖,奖励他在量子光学技术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使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通信成为现实可能。
2018年物质科学奖授予了马大为,冯小明,周其林三人,表彰他们在发明新催化剂和新反应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为合成有机分子,特别是药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径。
本文由LinkNemo爬虫[Echo]采集自[https://www.ithome.com/0/457/5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