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o

Echo 关注TA

大家好,我是Echo!

Echo

Echo

关注TA

大家好,我是Echo!

  •  普罗旺斯
  • 自由职业
  • 写了309,546,688字

该文章投稿至Nemo社区   资讯  板块 复制链接


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 600 天科学成果归纳

发布于 2020/08/26 10:39 612浏览 0回复 1,098

IT之家8月26日消息 今日上午,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通过中国探月工程微信公众号归纳了嫦娥四号 600 天科学成果,包括月球背面巡视区月表浅层结构研究、月球背面巡视区月表浅层结构研究、月面中子及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研究与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

IT之家了解到,截至今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 “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共完成 21 个月昼工作期的科学探索,在 8 月 25 日突破 600 天,月球车累积行驶 519.29 米。

以下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公布的嫦娥四号 600 天科学成果归纳:

1. 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和矿物组份研究。利用 “玉兔二号”月球车搭载的可见和近红外光谱仪、全景相机及测月雷达等数据,对着陆区光谱、石块分布、浅层结构等进行分析,获得着陆区形貌,物质矿物组成、来源及特性等科学结论。首次通过原位探测直接得到月球深部物质组成,揭示月球背面,特别是南极艾特肯盆地复杂的撞击历史,对月壤的形成与演化模型提供关键证据,为日后南极着陆和巡视探测选址等提供重要参考。

2. 月球背面巡视区月表浅层结构研究。根据嫦娥四号着陆器测月雷达和相机数据以及其他多源数据,研究建立嫦娥四号着陆区地层剖面及多期次溅射物覆盖关系。着陆区溅射物累加厚度约 70 米,表面为芬森撞击坑溅射物;在巡视区深度 40 米范围内,存在 3 种不同地层单元,包括 12 米范围内的细粒月壤层、12 米 - 24 米的碎石层和 24 米 - 40 米的溅射物沉积和风化产物层。这些结果首次揭开月球背面地下结构的神秘面纱,极大地提高我们对月球撞击和火山活动历史的理解,为月球背面地质演化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 图源:中国探月工程

3. 月面中子及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研究。利用嫦娥四号着陆器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和中性原子探测仪探测数据,获得月表高能粒子辐射环境谱、月表中性原子能谱结构和反照率。月表中子辐射剂量率比空间站内部高 1-2 倍,辐射剂量当量高 1 倍左右。证实初级银河宇宙射线撞击月球表面,产生反照质子(最早在美国环月轨道器上被发现,此次在月表得到了实地验证)。这些成果为开展太阳风与月表微观相互作用研究提供重要支撑,促进对月表辐射风险的认知,为未来月球航天员所受月表辐射危害估算及辐射防护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4. 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利用嫦娥四号着陆器平台的低频射电频谱仪,在月球背面首次成功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获得大量有效观测数据。初步获取 40MHz 频率以下的月背着陆区电磁环境本底频谱和低频射电三分量时变波形数据,对于研究太阳低频射电特征和月表低频射电环境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本文由LinkNemo爬虫[Echo]采集自[https://www.ithome.com/0/505/463.htm]

本文标签
 {{tag}}
点了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