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些颇为霸气的言论,摇身一晃成为了网络红人。
针对特斯拉在元旦期间再次大幅度降价 16 万,何小鹏自信地发文表示:“我们挺有信心,连内部电话会都没开。”并认为,特斯拉降价只是营销方式。
2020 年 12 月末,他也在知乎上用长文回答了网友吐槽车名太土的问题。他认为:“产品实力的高低才是决定品牌的最终实力,而不是单靠符号和名字”。不过,他也表示譬如丰田、本田、福特等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品牌史上的人名,这是卓著功勋的象征,而小鹏汽车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是一种希冀,也是敢于 “all in”的意思。
何小鹏投资创业过许多项目,但押注智能汽车无疑是最昂贵的一次,是最后的奋力一举,也必然是 “荣誉与压力相伴而行”。
面对压力,面对新能源汽车即将迎来的行业大战,何小鹏颇为自信。他在上个月回应马斯克指控小鹏汽车抄袭特斯拉代码时霸气回怼:“明年开始,在中国的自动驾驶你要有思想准备被我们打的找不着东,至于国际,我们会相遇的。”
何小鹏的自信何来?
2020 年,小鹏汽车迎来快速发展的一年。4 月,小鹏 P7 上市;6 月,小鹏 P7 规模化交付,现已累计交付 11,371 台;8 月,公司赴美上市;9 月,小鹏 G3 开启销往欧洲之路;11 月,Q3 财报公布首度实现毛利转正;截至 12 月,小鹏汽车股价上涨 136%,市值一度超过 500 亿美元 ....
接下来,他将举办 2000 公里的自动驾驶挑战,还将率先于 2021 年在全球推出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汽车 ......
2020 年交付近 3 万辆,自信源自全栈自研
2020 年,是小鹏汽车迎来快速发展、收获颇丰的一年,也是力证自己绝非 “PPT”造车的一年。
交付量见真章。今年以来,小鹏汽车 G3、P7 交付量陆续升高。
1 月 4 日,小鹏汽车公布了其 2020 年 12 月及全年交付成绩。其中,12 月总交付量达到 5,700 台,同比增长 326%,创历史新高;2020 年第四季度累计交付 12,964 台,同比增长 303%;2020 年全年累计交付 27,041 台,同比增长 112%。
虽然总交付量不断上升,但小鹏汽车依旧排在造车新势力第三名。蔚来 2020 年累计交付 43728 台,而理想汽车凭着理想 ONE 一款车型,在全年达到 32624 辆的交付成绩。
特斯拉依旧远远领先于国内造车新势力。2020 年全年,特斯拉累计交付 49.955 万辆汽车,与当初定的 50 万目标非常接近,马斯克还定下在 2022 年交付 100 万量的目标。
今年特斯拉频频降价,价格降到 27 万以内,让国内新能源车企受到极大的威胁,尤其是和特斯拉品类与价格重合度高的小鹏汽车,开始拉开和特斯拉正面 “刚”的战场。
但作为后起之秀,小鹏汽车的发展势头不容小觑,其 6 月底开始交付的 P7 呈现明显加速的特征。自今年 6 月底启动规模交付以来,小鹏 P7 已累计交付 11,371 台,创下新势力品牌单车型交付破万量最快纪录;另外,小鹏 G3 单月交付 2,009 台,也创下 2020 年新高。
此外,小鹏汽车销售与服务网络也随之不断扩张。截至 2020 年 9 月 30 日,小鹏汽车已包括 116 家销售网点和 50 家服务网点,覆盖 58 个城市。12 月 29 日,小鹏汽车宣布可提供免费超充服务的站点已运营 670 座,覆盖 66 个城市。
直面特斯拉,和其他两家新势力赛跑,小鹏汽车的王牌一直在 “智能”上面。最近几个月,小鹏汽车也频频秀出自己的 “智能”肌肉。
今年的 10 月 24 日,是小鹏汽车在何小鹏母校广州华南理工大学举办的一年一度小鹏汽车 1024 智能日。何小鹏在活动中宣布,将在明年第一季度做一次超过 2000 公里的 NGP(高速自主导航)自动驾驶挑战。
这是一场从广东到北京的 2000 公里的路途,何小鹏希望业内其他品牌一起来参加这场硬核的比拼,届时将直接考验各自的自主导航驾驶能力。
之所以敢于发起这样的挑战,是因为小鹏汽车自认在 NGP 高速自主导航驾驶功能上是行业翘楚。“2021 年,第三代自动驾驶辅助将成行业标配。”何小鹏称。
除了自动驾驶,小鹏汽车的语音交互和自动泊车,也是行业中的佼佼者。
在泊车方面,小鹏汽车的自动泊车系统是得到行业认可的。数据表明,2020 年以来,小鹏用户使用自动泊车系统平均耗时 32.3 秒,泊车场景覆盖率达 85%。其泊车功能是全球首个可量产且不依赖于停车场改造的自主泊车系统,将泊车范围扩展到 “最后一公里”。
在 8 月公布的 i-VISTA 智能汽车指数第一批测试结果中,小鹏 G3 获得 4 个优秀 1 个良好的成绩,尤其是在 APS 自动泊车辅助测试中,以 9.6 分获得了迄今最高分,充分的展现了自研优势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产品用户体验方面所带来的价值。
在语音交互上,小鹏汽车车内语音系统可以连续多轮对话,并识别准确,在整个驾驶过程中,可以完全做到不用手触摸。
因此,在电动汽车圈内,素有 “蔚硬鹏软”的说法。何小鹏也在活动中提到,目前在用户的购车决策里智能开始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新四化中,我们认为智能化更关键,智能化的本质就是新兴的互联网等高科技产业与传统的制造业深度融合,这将是一个带来根本性变化的大趋势。”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珩曾表示。
按此趋势,小鹏汽车未来的交付潜力值得期待。
不过,让小鹏汽车最有底气的,还是智能背后的自研实力。两年前,何小鹏说他坚信电动汽车不是下一条赛道、智能汽车才是。两年后,他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意气风发地再次重申:我相信小鹏汽车是中国唯一一家全栈自研自动辅助驾驶软件和智能座舱的整车企业。他表示,目前有全栈自研能力的企业在全球只有两家。
小鹏 P7 就是一款从软件到算法,从数据到运营,从仪表到大盘,甚至主板设计都自己做了的车型。为了补足研发、制造、销售、运营智能汽车的全链条完整性,小鹏汽车也自建肇庆小鹏汽车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
“我们致力于全栈自研,坚持数据驱动并且不断创新,这也一直是小鹏汽车业务的基石。这不仅使我们始终处于智能汽车技术的前沿,也令我们在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收获巨大增长潜力。展望未来,小鹏将继续利用其在技术方面的核心优势,加大营销力度,进一步提高生产制造能力,推进我们的我们全球化战略。”何小鹏总结道。
在 11 月的广州国际车展上,小鹏汽车还发布了小鹏 P7 鹏翼版。该车型有四驱高性能及后驱超长续航两个版本,在前车门位置上加入了百万超跑才配置的剪刀门,并加入了专属的超闪绿外观涂装,是炫酷的 “加大杯”P7。
好的销售数据加强了何小鹏的信心,雄心壮志的他还宣布,将对下一代自动驾驶的软硬件体系进行大幅升级,带来包括控制域集成、算力量级、高精度定位、感知融合能力等多个方面的提升。此外还将率先于 2021 年在全球推出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汽车。
而西边的马斯克似乎感受到小鹏汽车的威胁度在提高,高声指责激光雷达没什么用,因为激光雷达的价格太过高昂。但是随着国产雷达造价不断下调,装上激光雷达并实现盈利并非不可能,有了激光雷达的加持,安全性能将大大提高。因此,何小鹏的自信言论并非没有来由。
毛利率转正,股价翻 4 倍
除了交付量,小鹏汽车也于今年获得了更加充足的弹药。
今年 8 月,小鹏汽车赴美上市,资本市场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其通过战略融资以及股票增发,今年共计募得近 50 亿美金。
更为可观的是,小鹏汽车随着行业的利好势头,迎来了股价暴涨和市值狂飙的壮观景象。小鹏汽车股价从 IPO 前的 11 美元定价翻涨至当前的 44 美元,股价翻了 4 倍多,公司估值一度超 500 亿美元,超过百度以及包括本田、上汽集团在内的老牌车企。而持股小鹏汽车 27.8% 的何小鹏本人也身家大涨,价值近 300 亿人民币。
来源:截图
一直以来,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前三甲,小鹏就广受资本青睐。如今的何小鹏和小鹏汽车都已今非昔比。一路狂飙的估值、“神话”般的未来想象,这是何小鹏自信的资本。
锦上添花的是,小鹏汽车在今年 11 月公布 Q3 财报,这份上市后的首份季报表示,其亏损在收窄,也继蔚来、理想后首次迎来了毛利率转正。
小鹏汽车 2020 年第三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 19.90 亿元(2.93 亿美元),较 2019 年同期的人民币 4.50 亿元增长 342.5%,较 2020 年第二季度的人民币 5.91 亿元增长 236.9%。
其第三季度汽车销售收入为人民币 18.98 亿元(2.80 亿美元),较 2019 年同期的人民币 3.99 亿元增长 376.0%,较 2020 年第二季度的人民币 5.41 亿元增长 250.8%。
小鹏汽车的亏损面也在不断收窄,毛利率由 2019 年的 - 24.0% 收窄至 2020 上半年的 - 3.6%,净利率由 2019 年的 - 159.07% 收缩至 2020 上半年的 - 79.36%。
同行的理想汽车毛利率为 19.8%,连续两个季度实现正毛利率;蔚来的毛利率提升至 12.9%。这些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意味着已经走出了 “每卖一辆车都在亏钱”的艰难窘境。
而这份亮眼的季报,何小鹏表示,这主要得益于 P7 交付量的快速上升。自今年二季度开始的 P7 批量交付,将小鹏汽车的三季度总交付量较去年同期提升了两倍多,并推动总收入同比增长了 342.5%。
作为主打自研能力的小鹏来说,今年的研发支出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2018 年研发费用和资本开支占投资的比例较大。2019 年、2020 上半年小鹏研发费用分别为 21 亿、6.3 亿元。2019 年研发人员的大量扩充以及全新车型和平台的研发推广带来研发费用的大幅上升。2020 年上半年,销售行政费用大幅上升成为最大的投入项,同时研发费用和资本开支呈现阶段性下滑。
财报一出,包括小鹏汽车在内的造车新势力,股价又迎来一轮上涨。
如果仅从汽车企业的角度来看,资本市场原本不会给出这么高的价格。但资本市场对新能源车企和燃油车企的估值标准并不在同一个维度上,资本市场更多看重的是一家企业未来的潜力。新能源汽车代表着未来。当汽车被放上科技属性后,汽车的智能化,就意味着万物互联新空间的诞生。
实际上,政策的利好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10 月 20 日,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其中提到,“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其中还提到,到 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占比要达到车辆总销售的 20% 左右——我国新能源汽车当前销量只占整体汽车销量的 4.3%,这距离目标还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
欧洲各国则更是明确提出禁售燃油车的具体时间节点,其中挪威提出到 2025 年,新车销售要实现完全电动化,英国也提出到 2030 年电动乘用车销量占比要达到 50% 以上。
而中国政府从 2009 年开始为购买电动汽车的用户提供补贴,以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将会延续到 2022 年底。
尽管新能源汽车补贴即将削减 10% 左右,并缩小有资格享受补贴的新能源汽车范围,将对新能源车企带来更多压力,但是长期来看,未来趋势仍然在。
以上这些成绩以及利好趋势,便是 “小鹏”的底气来源。不过,在这汽车百年未有之变革下,新能源之路如何演进,位于国内 “前三甲”的小鹏汽车,会在何小鹏的带领下走向何方,还充满着无数未知与变数。
本文由LinkNemo爬虫[Echo]采集自[https://www.ithome.com/0/528/7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