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o

Echo 关注TA

大家好,我是Echo!

Echo

Echo

关注TA

大家好,我是Echo!

  •  普罗旺斯
  • 自由职业
  • 写了308,543,853字

该文章投稿至Nemo社区   资讯  板块 复制链接


被盼用上 macOS 的苹果 M1 iPad Pro,是对安卓平板的“降维打击”

发布于 2021/04/29 21:03 376浏览 0回复 3,627

支持外接键盘、应用分屏、鼠标支持、视频输出...... 生产力属性越发突出的 iPad,隐隐约约表现出能取代 MacBook 定位的变化趋势。难道说,扛起苹果笔记本业务大旗的任务要交给 iPad 了?

当然,这一大胆猜想短时间内没可能变为现实:它被苹果全球营销高级副总裁 Greg Joswiak 直接否认。这位高管在近期接受《独立报》采访时表示,苹果无意融合 iPad 和 MacBook 产品线,两款产品都有各自的使用体验和工作场景,未来都会继续存在。

我们并不能完全否定 iPad 运行 macOS 的可能性。iPadOS 每年都在加入新的桌面级功能,新款 iPad Pro 更是用上了 Mac 同款 M1 芯片,iPad 向电脑靠拢已经不太算得上新鲜事。

连乔布斯都曾有过“手写笔不适合 iPad”的态度,苹果自然也能再一次转换口径。我的下一台电脑,说不定就是 iPad。

一门 Surface 搞砸了的生意

在移动大屏设备上加入桌面级体验,提升生产力属性并扩大使用场景的想法,早就被微软的 Surface 产品线实践过。那之前的 Windows 移动设备大都是传统笔记本,微软却一下子拿出形态上可以和 iPad 正面竞争的“平板”,而且接上键盘配件后和普通笔记本没什么差异。

这本来是一箭双雕的好主意,兼顾了日常娱乐和移动生产两大需求,尽可能地将更多消费者吸引到自家生态。平板模式下可以和 iPad 一样,使用各类平板端影音游戏应用,看爱奇艺也不存在解码性能缺口;桌面模式则能支起来,运行 exe 软件、多任务使用、输出画面都不在话下。

结果我们都知道,Surface 并没有开启新时代,关乎用户体验的种种细节全都没有得到较好经营。二合一设备降级成了可以触摸、方便携带的笔记本细分品类,Surface 不再有诞生之初的锐气,连近几年的产品更新都只是例行升级硬件平台而已。

掰开来看,平板 / 笔记本体验融合、性能和续航甚至是微软一直自傲的应用生态,二合一设备都没有找到其中的平衡,最终导致用户认可度偏低无法成为主流产品。不过这恰恰是我们看好 iPad 进一步提升桌面级体验,甚至用上 macOS 的原因所在。

TNT 工作站竟是完美预言?

虽然至今没有任何一款搭载触摸屏的 MacBook,但 macOS 已经做好了触屏化准备。最新的 macOS 11 Big Sur 从应用图标到界面控件再到应用兼容性,都变得更像 iPadOS,后者也有了许多和桌面共通的交互方式和应用。只差戳破这层窗户纸了。

另一个问题是,用户要如何在 iPad 上使用 macOS?刷机显然不是追求优雅体验的苹果会提出的方式,也失去了将 macOS 带到更便携设备上的意义。而直接将 iPadOS 和 macOS 合二为一也不现实,两个系统各自有面向移动和桌面的体验优化,强行合并同样不符合苹果产品哲学。

最有可能出现的形式,可能会如近几年系统变化所暗示的:iPadOS 和 macOS 具备大量相互打通的交互、应用,包括 Apple ID、个人信息、应用数据在内的资料也完全互通;提供快速切换系统的功能,用户在两个系统间使用没有任何学习成本,在具体场景做出切换即可。

苹果甚至会从最终难产的锤子科技 TNT 工作站获得“技术下放”—— 根据不同硬件形态转换对应操作系统,省去手动切换的不便和混乱。连接妙控键盘或视频输出变为桌面体验更佳的 macOS,断开又恢复成更适合移动体验的 iPadOS,逻辑清晰还符合直觉。

上面的疯狂想法或许都不会成真,但苹果移动、桌面端软件生态互通正在变为现实。macOS 已经获得了 Apple Arcade 等应用阵容,ARM 版 Mac 甚至可以直接运行 iOS 应用,iPadOS 也在逐渐引入同屏双应用、悬浮多窗口等多任务交互。这样的双系统“融合”,其实挺不错。

于是我们能预见到这样的未来:配合妙控键盘和其他外设,用户可以像使用笔记本那样使用 iPad。抱着一块 iPad 时可以不只是写写画画看爱奇艺玩游戏,还能进行复杂的图文处理、音视频创作乃至软件开发,各类重度使用场景都不再需要外部设备辅助。

换系统可能比想象更简单

自从 WWDC 2018 宣布 macOS 应用可使用 UIKit 开发以来,我们就在关注苹果什么时候会让代表桌面和移动的两大系统走得更近,Apple M1 似乎就是那临门一脚。这款苹果自研芯片将 ARM 架构带到了包含 MacBook、iMac 在内的 Mac 产品线,也让 iPad Pro 用上了笔记本级硬件。

夸张点说,iPad Pro 和 MacBook 在硬件架构上的差异被 M1 完全消除,区别只在于两者使用了面向不同使用场景的外观设计、运行着不同的操作系统。iPad Pro 使用 macOS、MacBook 使用 iPadOS,现在已没有任何技术障碍,只要苹果愿意这一切都可以做到。

如果苹果即将宣布这一决定,雷科技(ID:leikeji)认为很可能是在今年 6 月的 WWDC21。届时或公开 M1 芯片 iPad Pro 可使用 macOS 的消息,以及两个操作系统今后的发展方向。搭载 A12X/A12Z 的旧款也有可能得到桌面体验加持,芯片架构与 M1 一致,且同样具备视频输出。

只有单一接口并不能阻止 iPad Pro,今天的 iPad Pro 和 MacBook 都有且仅有 USB-C 接口,只是数量不同而已。在 USB-C 真正一统天下,成为充电、数据传输、信号传输通用接口之前,不管是 MacBook 还是 iPad Pro,都得用拓展坞来兼容 USB-A、HDMI、RJ-45 等接口。

将来或许会有更多的 iPad 使用 M1 芯片和 USB-C 接口,但 iPad Pro 一定会最先支持 macOS,甚至有可能独占运行双系统的跨界能力。这条产品线诞生之初时,苹果就将 Pro 后缀解释为能满足专业领域使用,正好和桌面级体验带来的生产力属性提升契合。

换个角度想,相比 iPad、iPad mini、iPad Air,iPad Pro 不只是芯片更接近 MacBook,而且屏幕尺寸也足够大。在移动设备便携体验和使用效率的坐标轴上,macOS 和 iPadOS 有一条明确的分界线,能否在硬件规格上跨越这条线,很可能是辨别 iPad 能不能用 macOS 的关键。

不只是安卓平板有危险

搭载 M1 芯片的 iPad Pro 发布后,有人惊呼安卓平板不可能在 5000 元以上价位段和 iPad Pro 正面竞争。M1 不单单是性能的绝对差距,还带来了包括可能使用 macOS 的体验优势。配合 UIKit 等技术,苹果生态的桌面端应用可以在 iPad 上运行,使用体验和 Mac 上几乎无异。

安卓平板应用生态从一开始就不存在,绝大多数应用都不会对大屏下做额外的适配改进,只能靠平板厂商多花精力优化,在系统中强行达成类似分屏的多窗口体验。更可怕的是,安卓平板根本没有可用的桌面模式,界面设计看起来像电脑但实际体验相差万里。

以现阶段进展来看,iPad Pro 之于安卓平板就是在“殴打小朋友”。安卓厂商一直难以投入对等的资源,只能在更纯粹的移动大屏体验中展开竞争,连在桌面模式上最积极的三星,都已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更新 DeX 模式。不过真正要担心自己未来的,不是安卓平板。

还是那个微软,x86 架构 Windows 有更大的性能开销需求,无法在能耗比上和 iPad、MacBook 对抗,因此选择拥抱架构转换推出 Windows on ARM 试图解决问题。可这就是舍本逐末,WoA 没有做好苹果不断推进的应用生态铺垫,还丢掉了引以为傲的 x86 应用运行效率。

最令人惋惜的,莫过于微软在放弃应用生态把控能力:UWP 架构不是开发者首选,应用商店对应用素质监管并不强力,移动设备可获得的体验将大打折扣。Surface Pro X 和之后的 WoA 平板,想要对抗能运行 macOS 同时有完整应用生态的 iPad Pro,恐怕不会是一件易事。

结语

代表着苹果产品方向的 WWDC,在过去几年间陆续发布了让两大移动大屏产品线具备众多共同点的新动向。例如共享界面元素的 UIKit、独立命名的 iPadOS、打通桌面移动应用开发的 Mac Catalyst、macOS 和 iPadOS 交互体验变得更接近。

今年的 WWDC21,或许会拉开新时代的帷幕。能够使用 macOS 的 iPad Pro,将变得更像完整的 MacBook 了。

在那之后,“学生群体有没有必要购买价格近万的 iPad Pro?”以及“在 iPad Pro 和 MacBook 之间应如何选择?”这两个讨论多年的老问题,会迎来和过去完全不同却相当有趣的新答案。


本文由LinkNemo爬虫[Echo]采集自[https://www.ithome.com/0/549/190.htm]

点赞(0)
点了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