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6 月 25 日消息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方,中航集团一院院长、IAF 副主席王小军应邀参加 2021 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并作了题为《载人火星探测航天运输系统》的报告。
他向大家介绍了中国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和“祝融号”探测器的任务概况、总体方案、相关数据和视频,以及中国未来深空探测计划。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未来载人火星探测发展路线及任务架构,明确了载人火星探测任务航天运输系统的组成、特点、总体方案与设计参数,并提出了载人火星探测“三步走”的设想。
第一步机器人火星探测(技术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火星采样返回、火星基地选址考察、原位资源利用系统建设等。
第二步初级探测(初步应用阶段)
主要任务:载人环火、轨道探测、载人火星着陆探测、火星基地建设等。
第三步航班化探测(经济圈形成阶段)
主要任务:包括大规模地火运输舰队,大规模开发与应用等。
载人火星探测任务架构
地火转移轨道类型:基本轨道分为长停留合式轨道和短停留冲式轨道。地球和火星之间也存在着循环轨道,可以定期重返地球和火星,适用于长期多次的载人火星探测任务。
出发时间:2033 年、2035 年、2037 年、2041 年、2043 年等。
出发点:选择高椭圆轨道(HEO)的出发较为合适。
推进技术:核热推进是目前载人火星探测方案设计的重要选择。核聚变推进理论上具有更高比冲性能,需要理论和技术的突破,适合作为载人火星探测更远期的研究目标。
此外,我国还研究将天梯这一新型运输系统作为空间出发点,能降低火星探测运输的规模。
航天运输系统的组成
IT之家了解到,在初期载人探测的总体构架方案中,运输系统包括运载火箭、摆渡级地火转移运载火箭、火星着陆与上升飞行器等多个运载器。针对该任务构架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类型的运载器完成运输任务。
每个阶段技术特点
机器人火星探测阶段:
采用大型或重型运载火箭,直接将探测器发射至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采用化学推进,选择脉冲式合式轨道,并利用反推制动达到火星进行探测。
初期载人探测阶段:
针对轨道转移设计了一种新型任务构架,该构架采用核电核热推进组合、人货分运,在近地球轨道(LEO)组装,从 HEO 出发,配合使用火星气动捕获。
航班化载人火星探测阶段:
采用核动力一体化运输模式,从地球空间驿站、日地 L2 等基地出发,选择地火循环轨道,地火循环轨道上已布置转移飞行器,转移飞行器的推进剂由地面或空间加注站补给。
任务描述
进入地球轨道 + 地球轨道组装 + 地火转移 + 火星登陆与上升 + 火星轨道对接 + 返回地球
飞行时间:往返数百天
飞行距离:数百万公里到数亿公里
轨道交会对接:数次甚至 10 余次
设计参数
地球上升段:7 枚重型运载火箭和 1 枚载人运载火箭,采用化学推进剂。
地球空间摆渡地火转移阶段:基于高比冲核电推进技术的摆渡级,以及基于高比冲大推力核热推进技术的地火转移运载器。
火星空间:基于化学推进的火星着陆与上升器。
地火转移运载器:采用核热核电双模式,以三台 10 吨级推力的核热发动机作为主要动力,利用核电系统为各分系统提供电源。
载人型转移运载器:总质量为 246 吨,加注 108 吨液氢,可以运送包括深空居住舱、载人飞船等共 65 吨的有效载荷。
载货型转移运载器:总质量为 328 吨,加注 76 吨液氢,有效载荷质量为 206 吨。
本文由LinkNemo爬虫[Echo]采集自[https://www.ithome.com/0/559/3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