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o

Echo 关注TA

大家好,我是Echo!

Echo

Echo

关注TA

大家好,我是Echo!

  •  普罗旺斯
  • 自由职业
  • 写了309,927,656字

该文章投稿至Nemo社区   资讯  板块 复制链接


国内易航智能将把 L2 自动驾驶卖到欧洲:曾供货理想汽车,2025 年预计出货百万套

发布于 2021/07/14 20:24 254浏览 0回复 4,283

国产 L2 自动驾驶系统将出口欧洲了!?

车东西日前了解到,江铃与雷诺的合资车企(JMEV)生产的某款智能电动汽车即将在欧洲上市,并且还有可能悬挂雷诺的 Logo 进行销售。这款车搭载了 L2 级自动驾驶系统,供应商是国内自动驾驶创企易航智能,后者还曾给老款理想 ONE 提供了 L2。

2018 年至今,自主品牌新车迅速普及了 L2 级自动驾驶系统,但大部分车型都选择了博世等企业来提供完整方案。

如果江铃雷诺这款新车成功在欧洲上市,则颇有一丝中国自动驾驶企业“反攻”欧洲大陆的意味,也意味着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中国开始在细分领域上反超欧洲。

那么易航智能到底是怎样一家公司,为何能够获得这些车企的青睐,又甚至将 L2 出口到欧洲呢?

就在最近,车东西奔赴易航智能北京总部,与其 CEO 陈禹行,以及 COO 王加林进行了 2 个多小时的交谈,还原出了这家公司的成长脉络和未来发展规划。

01. 曾为理想提供 L2,2025 年预计出货百万套

最近一个下午,车东西来到了位于北京朝阳区一个产业园内的易航智能总部。

这是一个两层的独栋小楼,门口停放着多台贴着伪装的汽车,但从遍布周身的传感器能一眼看出它们都是自动驾驶测试车。

▲ 易航智能北京总部

在二楼一个会议室里见到陈禹行时他刚开完一场会。陈禹行又高又瘦,身着黑色 T 恤和牛仔裤,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在校学生而非公司 CEO,非常和蔼可亲。

他是一个 80 后,15 岁就进入西安交大少年班,毕业后又进入吉林大学读了车辆工程博士,师从郭孔辉院士。读博期间他赴美国 UC Berkeley 大学做了两年交换生,又深入地对自动驾驶等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

博士毕业后,陈禹行进入到了郭孔辉院士的孔辉汽车公司(从事底盘调教、空气悬挂开发等业务)出任先期开发部部长,负责车辆控制算法、驾驶员模型等技术的研发。

2015 年,国内兴起了第一波自动驾驶和智能电动汽车浪潮。看到新一轮发展机会后陈禹行选择了辞职,在卖掉了自己一台宝马车、东拼西凑了几十万后,与另外三位联合创始人一道在长春创立了易航智能。

第二年,四位创始人基于陈禹行母亲的一台马自达六改出了公司的第一台测试车。

在带着投资人和理想汽车的工程师从长春到沈阳跑了个来回后,易航智能获得了理想 ONE 的 L2 订单(2021 款理想 ONE 换装了理想自家方案)和理想汽车 CEO 李想、以及易到用车的天使投资。

▲ 在长春与沈阳间跑了个来回的测试车

凭实力获得了订单和天使投资后,易航智能也获得了加速发展。

2017 年至 2019 年,其先后获得了 A 轮、B 轮(2.2 亿)和 B + 轮(1 亿)融资,估值达到 20 亿元。其投资方除了有经纬中国、源码资本等专业投资机构外,还有广汽(资本)、理想等汽车公司。

据介绍,易航智能的团队规模有大约 200 多人,在北京、固安、苏州均设有办公室。其中北京总部负责研发和产品规划,固安主要负责测试,苏州在承担一部分研发任务外,还负责生产自主研发的摄像头模组和域控制器。

▲ 易航智能工程师正在研发

陈禹行告诉车东西,虽然目前市面上有不少供应商在提供摄像头,但这些产品多是为拍摄而设计的,并不是最适合自动驾驶系统的产品。因此易航智能选择了自主研发摄像头,在保证清晰度的同时,也可以适应白天、黑夜不同的场景。

在聊起量产项目时候,陈禹行表现的颇为自信。

易航智能 COO 王加林告诉车东西,2022 年,市场将有超过 4 款车型搭载易航智能的 L2 系统,总出货量在数万套。随着后续车型逐渐上市,到 2025 年预计 L2 系统出货量将超过百万套。

因为从 2019 起就有了量产项目,易航智能一直能获得营收。其 2020 年营收超过亿元,只亏损了两三千万。2021 年营收预计将超过 1.5 亿元。

02. L2 系统将出口欧洲,城市 L2 明年量产

如果说给理想 ONE 提供 L2 是易航智能起步阶段最重要的助推力,那么现阶段的易航智能显然已经跑的更快了。

陈禹行透露,今年 11 月,易航智能与江铃雷诺(JMEV)合作打造的一款智能电动轿车将在欧洲上市,有可能会悬挂雷诺的 LOGO 进行销售。

▲ JMEV 在国内下线的智能电动轿车

这辆车搭载了易航智能的 L2 自动驾驶系统,除了单车道居中行驶功能,还具有自动变道超车以及指令超车功能。

“我们现在已经在欧洲进行路测了。”陈禹行说道,“并且这套系统还完全符合欧洲 E-NCAP 的相关要求。”

这也意味着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中国在自动驾驶等细分领域赶超了原来的汽车工业发达地区。

按照陈禹行的介绍,易航智能目前有四条产品线在同步量产:

1、普通 L2:面向高速公路场景,带有自动变道功能。

2、NOA 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在 1 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上下匝道能力,搭载高精度地图。

3、城市 L2:面向城市场景,可实现城市内点到点的 L2,类似于华为 ADS,搭载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

4、低速产品:面向园区等场景打造的低速 L4 无人小车;AVP 自动代客泊车;记忆泊车。

其中普通 L2 已经在老款理想 ONE 上实现了量产;低速方面,前几日长城举行的工厂马拉松活动中,正是由易航智能的无人小车在跟着队伍为选手送矿泉水。

▲ 长城工厂马拉松的送水小车

NOA 自动驾驶方面,目前上汽大通和威马的两款新车已经确定搭载易航智能的产品,预计 2022 年上半年量产上市。

2018 年至今,国内新上市的车型迅速普及了 L2 自动驾驶系统。下一阶段车企和自动驾驶公司的研发重点,主要围绕城市 L2 展开。

陈禹行告诉车东西,易航智能也开发了一套城市 L2 系统,在引入了激光雷达、高精地图和英伟达 Orin 芯片后,可以在城市内实现点到点的 L2 自动驾驶。

据悉,易航智能的城市 L2 方案已经在某自主车企实现定点,并将于明年年底量产上市。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不依赖高精地图,也不意味着易航智能的城市 L2 在上市第一天就能在全国所有城市使用。

“前期会跟车企确定一批城市,在提车时候就能使用。后期需要逐步做技术的测试和泛化,从而在不同城市落地。”易航智能一位产品经理这样向车东西说道。

03. Cut-in 能做到 0.8 米,匝道汇入成功率高

在聊完产品规划和量产节奏后,车东西与陈禹行聊起了易航智能的技术优势。

关于这个话题,他举了 Close Cut-in 近距离加塞和 NOA 下匝道两个例子。

因为加塞行为难以准确感知,因此 Close Cut-in 近距离加塞是目前 L2 级自动驾驶系统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一些 L2 系统面临这一场景时,要么不反应等待人类接管,要么就是在最后一刻急刹车,用户体验都不好。

陈禹行表示,易航智能的 L2 能处理好加塞问题 —— 能够以比较舒适的方式减速,从而避免碰撞,并且最近能够处理并道车辆相距仅 0.8 米的加塞场景。

▲ 搭载易航智能系统的车辆能从容应付紧急并线的外界车辆

“做到这一水平并不容易。”陈禹行说道。

因为这种情况下车辆之间的距离往往只有几十厘米,而毫米波雷达的探测误差可能就有 30 厘米,位于车身侧面的环视摄像头往往也无法拍到并线车辆的全貌,所以想要准确感知并线车辆的位置、速度是非常困难的。

这时候,易航智能自研自产的高精度摄像头在这里就派上用场了。

然而高精度摄像头只是基础,系统能够准确感知并道车辆,更关键的原因在于易航智能有非常好的近距离感知模型。

系统会将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收集到的数据融合,再通过算法尽可能消除融合后的探测误差。

凭借对并道车辆位置、速度的精确感知,易航智能系统能够快速判断出应当降低多少速度,既不与并道车辆碰撞,又不与后车追尾,还不让车内成员难受,最终处理好了 0.8 米 Cut-in 的问题。

▲ 易航智能工程师正在调试

易航智能的另一项技术优势在开启 NOA 下匝道的时候。

假设用户车辆以约 100 公里/小时的速度在高速公路行使,前方不远处即将下高速。但此时出口处排队车辆较多,且车速只有 20 公里/小时左右,甚至静止。

本车此时必须从车队左侧找机会并入车队中,才能成功驶下匝道。

对于一般的 NOA 系统来说,如果排队车辆较长没法并线,车辆往往会选择继续行使,然后到下一个出口再下去。

而易航智能则想办法解决了这个行业难题。

陈禹行介绍称,易航智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引入了驾驶者行为模型。

简单来说,新手面对这种情况可能会手足无措、等好心人让车才能汇入车流,而老司机可能会选择贴近车流,尽可能把车头挤进车道,创造出一个后车不得不让的窗口。

陈禹行解释道,人类的驾驶行为模式是可以通过数据模型构建出来的,拥有这种模型的自动驾驶系统会模仿老司机的行为逻辑创造机会。

同时,优秀的近距离感知模型会实时对外界车辆的位置和速度做出准确的判断,让“老司机”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当被问及汇入车流的成功率有多高的时候,陈禹行展现了其谦虚的一面。他表示,在内部测试中这套系统的成功率挺高的,但他认为内测做得再好不代表量产之后就能做到一样好。

他建议等搭载这套系统的量产车交付之后,让市场来检验这套系统的品质。

04. 结语:易航智能已做好立足存量市场的准备

陈禹行指出,做自动驾驶公司最大的挑战就是让产品量产。目前自动驾驶产业还是个增量市场,很多厂商宁愿不去降低成本也要先把产品做出来、提高知名度。

但是,增量市场终将成长为存量市场,车企、消费者都将慢慢趋于理性。只有高效、可靠、便于量产的系统才能在长久的竞争中屹立不倒。

目前,易航智能能够提供的功能包括自适应巡航、指令变道、自动变道及超车、自动导航辅助驾驶(NOA)、市区点到点自动驾驶等,涵盖 L2 到 L4 级,并不落后于其他厂商。

在此基础上,易航智能还拥有一套近距离感知模型和驾驶行为模型,这两种模型让易航智能系统可以应付 0.8 米 Close cut-in,并有较高概率汇入车流,有了细分的技术优势。

同时该公司还在积极降低产品成本。据陈禹行介绍,一套带有 NOA 功能的、能实现 0.8 米 close cut-in 和高效汇入车流全套解决方案(不包含激光雷达),算上软件硬件成本不过七、八千元人民币。带有激光雷达的、能实现城市内点到点自动驾驶的 L2 级系统,全套成本也只有大约小几万元人民币的水平。

而这些,也正是易航智能能够较早拿下理想这个客户,并且逐步扩大量产规模的核心所在。


本文由LinkNemo爬虫[Echo]采集自[https://www.ithome.com/0/562/889.htm]

本文标签
 {{tag}}
点了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