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o

Echo 关注TA

大家好,我是Echo!

Echo

Echo

关注TA

大家好,我是Echo!

  •  普罗旺斯
  • 自由职业
  • 写了309,657,059字

标签 > 标签文章:#科研# (共有34文章)

  • 14 亿人却做不好科研,印度学术困境难解

    14 亿人却做不好科研,印度学术困境难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返朴(ID:fanpu2019),作者:李贤焕过去十年,印度科技界创造了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其科技论文发表数量以惊人的两位数增长,迅速跃升为全球第三大出版国;其太空探索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组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遥感卫星群。值得关注的是,印度的研发支出在GDP中的占比远低于主流科技强国的平均水平,“花小钱办大事”是其一贯的风格。如今,经费投入不足可能成为其迈向科技强国

     141    0    2024-05-12 14:06

  • GPT-4 搞科研登 Nature!布洛芬配方轻松拿捏,诺奖得主提出的复杂反应也能完成

    GPT-4 搞科研登 Nature!布洛芬配方轻松拿捏,诺奖得主提出的复杂反应也能完成
    AI大模型“化学家”登Nature!能够自制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的那种。就连复杂的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也能完成!要知道,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就因为对该反应的研究才获奖的,这类反应可以高效地构建碳-碳键,生成很多以往很难甚至无法合成的物质。而现在名为Coscientist,基于GPT-4等大模型的AI系统,可快速准确地自主完成检索信息、规划及设计实验、编写程序、远程操控自动化系统做

     177    0    2023-12-21 13:04

  • 日本科研掉出第一梯队,是高校改革之痛?

    日本科研掉出第一梯队,是高校改革之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返朴(ID:fanpu2019),作者:周舒义新一份报告显示,日本科研正在掉出一流行列。博士生人数连年降低,青年研究人员待遇低、压力大,基础研究环境不断恶化……这一切,都要从一场改革说起。日本的科研影响力一跌再跌,科研产出相关的多项关键指标跌出世界前十。日本文部科学省(MEXT)近日发布的《日本科学技术指标2023》(JapaneseScienceandTechnologyIn

     181    0    2023-11-11 18:59

  • 图灵奖得主 LeCun:我赞成用 LLM 写论文,科研老将更恨 ChatGPT?

    图灵奖得主 LeCun:我赞成用 LLM 写论文,科研老将更恨 ChatGPT?
    最近康奈尔大学的一位副教授调研了业界用ChatGPT写论文的态度,支持与反对者大致相同,但混迹科研圈越久的人,越反对ChatGPT。ChatGPT发布后,「用语言模型辅助论文写作」到底算作弊剽窃,还是合理使用写作工具,目前各高校、论文会议中仍然没有统一标准,甚至不同的科研人员对ChatGPT都持有不同的态度。有人认为ChatGPT可以提高写作质量,让非英语母语者减少语法错误等;但也有人认为生成的文

     208    0    2023-05-11 12:55

  • LeCun 力荐,哈佛博士分享用 GPT-4 搞科研,细到每个工作流程

    LeCun 力荐,哈佛博士分享用 GPT-4 搞科研,细到每个工作流程
    用GPT-4搞科研未来或许成为每个人的标配,但是究竟如何高效利用LLM工具,还得需要技巧。近日,一位哈佛博士分享了自己的经验,还获得了LeCun的推荐。GPT-4的横空出世,让许多人对自己的科研担忧重重,甚至调侃称NLP不存在了。与其担忧,不如将它用到科研中,简之「换个卷法」。来自哈佛大学的生物统计学博士KareemCarr称,自己已经用GPT-4等大型语言模型工具进行学术研究了。他表示,这些工具

     262    0    2023-04-03 21:32

  • 增量式科学时代:论文数量狂飙增长,真正创新却日渐稀缺

    增量式科学时代:论文数量狂飙增长,真正创新却日渐稀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返朴(ID:fanpu2019),作者:小叶近日,Nature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对上千万篇论文和数万项专利的统计分析显示,近年来研究论文数量猛增,但颠覆性的发现和技术创新的增长速度大幅下降。但我们并不知道确切的原因,以及如何改善。撰文 |小叶不可置否,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颠覆对世界的认知、改变社会运作。随着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科研论文发表和技术

     225    0    2023-02-12 14:13

  • 《自然》新研究:1945 年以来科研成果激增,但颠覆性突破越来越少

    1月18日消息,本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新研究显示,自1945年以来,虽然成果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更多都是循序渐进式的进步,颠覆性突破在全球科学研究成果中所占比例稳步下降。人们在科技行业所获得的回报与科学研究的进步密切相关。手机、电动汽车以及可重复使用的火箭都是如此。本月有研究人员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报告,他们对几百万篇科学论文和专利的研究表明,全世界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果数

     188    0    2023-01-18 14:46

  • 水在低温下分离成两种液体,是分子网络中的“结”在作祟

    水在低温下分离成两种液体,是分子网络中的“结”在作祟
    看上去都是液态的水,遇上低温,可能就算不上是同一种液体了。怎么说?现在,有项新的研究表明,在低温的状态下,水会有两种状态,它们在排列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目前,这项已经发表在Nature子刊——《自然物理学》杂志上。作为不遵守热胀冷缩原理的“异类”,水在液态下会有一些奇特的转变。一般来说,3.98°C是液体水的一个特殊温度,在这个温度下,水的密度处于一个最大值。而水分离成两种不同的液体恰恰是在这样的

     226    0    2022-09-10 13:18

  • 计算机视觉大牛代季峰从商汤离职:加入清华电子系,曾表示“不想只做纯科研”

    计算机视觉大牛代季峰从商汤离职:加入清华电子系,曾表示“不想只做纯科研”
    近日,商汤科技执行研究总监、计算机视觉领域大牛代季峰离职,加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任副教授。目前,代季峰的名字已经出现在清华电子系官网的教师名单中,其个人网站也已经更新了最新履历,职位由商汤执行研究总监变成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代季峰的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2014年在自动化系获得博士学位,师从周杰教授。博士期间,他曾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实验室访问,与朱松纯、吴英年有过合作。20

     356    0    2022-08-11 15:19

  •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疫情期间封闭攻关,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疫情期间封闭攻关,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
    集微网消息,近期的上海疫情,让全国各产业供应链遭遇中断、阻滞等问题。对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也构成了相当大的挑战。但在疫情封控期间,科研工作者依旧坚守岗位并战果丰硕。疫情期间,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等重点科研单位通过采取闭环管理等方式,确保重大任务平稳运行。据悉,疫情期间,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持续攻关科研任务,近日完成了多项技术突破:完成了国家重大专项核心光学元器件N41钕玻璃用包边

     398    0    2022-05-06 14:45

  • 为科研牺牲身心后崩溃了,贝尔实验室华人首席科学家 Science 发文

    为科研牺牲身心后崩溃了,贝尔实验室华人首席科学家 Science 发文
    说到“科研”,如今,坊间不断有这样的新闻传出:有人早八晚十007成常态。有课题组“卷”到飞起,博士5年发上8篇SCI才能毕业。……然而,疯狂工作,压榨自己的身体和生活,真的值得吗?来自贝尔实验室的一位华人科学家MingdeZheng,最近就在Science上发文,对此现象说了一个大大的“不”字。并公开自身“崩溃”的经历,以此敬告科研路上的同行者们:曾经我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疯狂工作——直到我的身体崩溃

     302    0    2022-04-25 15:14

  • 中国科大在制备大面积天蓝光钙钛矿 LED 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大在制备大面积天蓝光钙钛矿 LED 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
    感谢IT之家网友情系半生nh的线索投递!IT之家2月26日消息,据中国科大官网发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的肖正国教授研究组在制备大面积天蓝光钙钛矿LED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团队通过刮涂过饱和的钙钛矿溶液来调控成核生长过程,成功制备出了大面积、高效率的天蓝光钙钛矿LED,向钙钛矿LED照明的商业应用迈进了重要一步。相关成果以“Large-areaandef

     483    0    2022-02-26 08:29

  • 中科院发布学术论著署名问题负面行为清单,对严重行为终身追责

    中科院发布学术论著署名问题负面行为清单,对严重行为终身追责
    IT之家2月18日消息,中国科学院监督与审计局发布了关于规范学术论著署名问题负面行为清单的通知。学术论著署名规范一般由学术界长期形成的惯例自行确定,根据学科、领域甚至不同的科技期刊均可能有不同的规范要求。制定出适用于不同场景的统一署名规范较为困难。经研究,现提出中国科学院学术论著署名问题的负面行为清单如下:一、禁止冒用作者署名、虚构作者署名。二、禁止无实质性贡献的人员参与署名。禁止荣誉性、馈赠性、

     453    0    2022-02-18 16:24

  • 南大、东大、南邮三校“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均入选“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

    南大、东大、南邮三校“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均入选“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
    集微网消息,2021年12月30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名单。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申报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学科类别均为“A类”,学位授权级别也均为“博士一级”。据悉,江苏省重点学科是江苏省四级学科体系(江苏高校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省重点学科和校特色学科)的重要基石,是培养高层次人才、集聚优秀学术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551    0    2022-01-25 16:14

  • 中国科学院发布两项重大原创成果:建立拓展型麦克斯韦方程组,提出全新的接触电致催化机制

    中国科学院发布两项重大原创成果:建立拓展型麦克斯韦方程组,提出全新的接触电致催化机制
    据央视新闻,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1月13日发布两项重磅科研进展。建立拓展型麦克斯韦方程组首席科学家王中林院士对麦克斯韦方程组进行了成功拓展,相关成果发表在近期的国际学术期刊《MaterialsToday》。王中林院士建立的拓展型麦克斯韦方程组,成功地将电磁场理论推广到运动的介质情形,奠定了运动介质电动力学的理论基础,对基础科学和关键前沿技术将产生深远影响。由于拓展型麦克斯韦方程组中引

     581    0    2022-01-14 15:12

  • 西安交大团队超临界流体低温退火工艺研究成果在 IEDM 发表,有效制备高性能 SiC MOSFET 器件

    西安交大团队超临界流体低温退火工艺研究成果在 IEDM 发表,有效制备高性能 SiC MOSFET 器件
    为解决SiCMOSFET栅氧层界面质量差导致沟道迁移率低,使得沟道开态电阻过高,能源转换效率严重受限的技术瓶颈问题。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耿莉教授、刘卫华教授团队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郝跃院士共同合作,提出一种使用低温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或超临界一氧化二氮(SCN2O)流体的低温退火工艺,以提高4H-SiCMOSFET中4H-SiC/SiO2界面的质量。该研究成果不仅实现高质量的SiO2/Si

     507    0    2021-12-22 12:24

  • 2021“CCF-蚂蚁科研基金”公布,31 个高校科研项目获蚂蚁集团 1000 万元支持

    2021“CCF-蚂蚁科研基金”公布,31 个高校科研项目获蚂蚁集团 1000 万元支持
    IT之家10月29日消息,蚂蚁集团与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深化合作,升级“CCF-蚂蚁科研基金”。2021年该计划投入1000万元,支持21所高校的31个科研项目在人工智能、隐私保护、数据库、物联网等前沿领域开展科研工作。“CCF-蚂蚁科研基金”于2020年启动,致力于面向全球高校青年学者搭建产学研合作及学术交流平台,并以实际业务为土壤支持技术创新研究。2020年共计支持22个科研项目,累计投入

     543    0    2021-10-29 15:26

  • 25 岁计算机应届博士当上 985 博导,今年秋季学生已招满

    25 岁计算机应届博士当上 985 博导,今年秋季学生已招满
    25岁的年轻人会在做什么?是本科毕业已经工作几年,还是刚刚研究生毕业?今天,这个问题有一个不寻常的答案:当博导,当985高校的博导!照片上这位青年才俊,今年1月从南洋理工大学博士毕业之后,就被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作为引进人才聘为教授。入职时仅25岁,他不仅是该院目前年龄最小的引进人才,也是该院有史以来首次直接给应届博士毕业生正高/博导岗位。这,谁听了不感叹自己分明是在人间凑数?读博士只花了3年半25

     351    0    2021-10-21 18:42

  • 一个自由中子的平均寿命有多长?877.75 秒

    一个自由中子的平均寿命有多长?877.75 秒
    10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支国际研究团队近日对中子的寿命进行了目前为止最为精确的测量,或能帮助我们解答与早期宇宙相关的一些问题。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研究人员的带领下,这支由美国国内外十余家国家实验室和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物理学家团队最近宣布了对中子寿命目前最精确的测量结果,在之前测量精度的基础上翻了两番,不确定性甚至低于0.1%。▲ 此次研究中“浴缸”陷阱使用的高效超

     406    0    2021-10-18 12:15

  • 中国大学学者与微软亚研院获 ICCV 2021 最佳论文,接收论文近半来自华人

    中国大学学者与微软亚研院获 ICCV 2021 最佳论文,接收论文近半来自华人
    ICCV2021最佳论文刚刚公布:中国学者凭借SwinTransformer获此殊荣。这一研究由微软亚研院(MSRA)提出,论文的四位共同一作分别是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刘泽、西安交通大学的林宇桐、以及MSRA的曹越和胡瀚。而根据本届会议汇总,45.7%的接收论文来自中国,这个数量是第二位美国地区(23.6%)的近2倍。这届会议中的最佳论文到底做了哪些贡献,除此之外还颁布了哪些奖项,接收的论文又呈

     473    0    2021-10-13 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