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没更新文章了,恰逢旅途中无事,左右有些思考,简单写写。
最近几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迭代加速,科技圈尤其热衷于讨论电子产品的性能问题。
在无数个媒体文章、视频中总能看到这么一个词:性能过剩。这些个媒体的核心观点都在于:现在电子产品的硬件性能(尤其在soc )上已经严重超出了当前大家对于电子产品的需求。
我买个手机,日常使用根本用不到那么多的性能,那可不就是性能过剩了么?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都欣然接受了,毕竟确实我日常用就dat三剑客,聊聊天,看看美女,买买东西,轻量使用而已。
乍看之下,“性能过剩”论似乎说的很在理,但是其中仍是有一些缺少考虑的点。
比如,电子产品的使用群体和生命周期。
电子产品的使用群体决定了电子产品的“性能”是否过剩。
轻度使用者在接触到“性能过剩”论的时候都普遍容易接受,那么在重度使用者这里,也是同样的情景吗?
比如电子产品的使用群体是重度大型手机游戏用户。当他们购入了当下硬件配置最好的手机后,他们最近在玩的某个大型游戏确实正好能运行得更加良好,注意,这里仅是更加良好,比如帧率从原来他手头上旧手机的60帧升级到90帧,整体流畅度有质的提升,但是市面上有其他游戏的帧率已经有达到120帧的。
那么对于他们而言,他们选择购入的这款当下最好的电子产品是否已经“性能过剩”了呢?
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决定了电子产品的“性能”是否过剩。
还记得你上一次换手机有多久了吗?
每个产品都有生命周期。我私以为,离开产品生命周期谈产品妄谈产品“性能过剩”,多少都有点耍流氓的意思。当下电子产品更新迭代很快速,这不只是在硬件上的更新迭代快,运行在硬件上的软件的更新迭代也很快。
近年来,一些报道指出,国内消费者的平均换手机的周期目前大概在2.5年,也就是30个月左右。30个月,软件的迭代,或许都不止3个大版本了。
当下整个互联网生态大背景下,软件厂商们不得不内卷起来,大家都在给自己的产品疯狂做加法,都恨不得直接把自己的软件做成操作系统。
如果一个电子产品设计的使用周期本来就长,但是它硬件的性能在它规划的生命周期内因软件的更新迭代,就已经不够用了,多少有点“用明朝的剑斩清朝的官”的意味,这产品又如何能很好的完成他的使命?
在这样的前提下,一个足够“性能过剩”的硬件,或许能够让一些换机周期较长的消费者使用的电子产品能够撑到他们预期的换机周期了。
所以回过头看,所谓“性能过剩”,真的就一定是性能过剩吗?